有个朋友留言说:他很受困扰。
孩子小,压力大,生存艰难。退休的父母,想让他回家照顾。
其实父母身强体壮,没病没灾,就是了无生趣。每天都要给他打几个电话,抱怨他自私,娶了媳妇忘了爹,只顾上班不管妈,不孝之子。
他要照顾孩子,只能建议父母旅游、读书、跳广场舞,甚至玩玩游戏也好。
但父母说:没劲。
那什么有劲呢?
父母说:你小时,无聊了就揍你一顿。你哭了,然后我们再慢慢哄你。这样的生活热热闹闹,充满烟火味,多好。
你回来,让爹妈接着打。
这……世界这么大,玩法这么多,父母却无聊到了打孩子消遣,果然极品。
无聊的人,真的好可怕。
公号剑圣喵大师说了件事。他有个学弟,是中学老师,敬业尽职。
有个家长,对孩子简单粗暴,导致孩子离家出走。
家长也不管,给孩子的老师打电话,让老师去找。
不辞辛苦,老师找遍角角落落,最后在网吧把孩子找到了。
老师给孩子买了吃的喝的,陪孩子打了局游戏,好言抚慰,然后送孩子回家。
——家长大怒,立即举报老师!
罪名:带他家孩子玩游戏。
校方对玩游戏零容忍,严厉处分老师。
可孩子的教育呢?
从匮乏时代走来,有些人不仅不会玩,甚至连认知都被贫困所压抑。
我有个长辈,下乡扶贫。
他到了穷乡村,访贫问苦,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儿:
当地粮产极低,而疏菜昂贵。可是当地人不种疏菜,因为粮食都不够吃,哪有闲心种菜?
于是他就建议大家种菜。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,认为他不是个正经人。正经人哪有不种粮食,只种菜的?
但有几户农家,听了他的话。改种疏菜,当年收入飙高。
次年,更多的人家改种疏菜。当地成为有名的菜乡,有了钱开始机械化,慢慢的脱贫了。
这时候我的长辈才发现,人会被自己的认知困住。只做认知中“有用”的事儿,“有用”之外,全是无用的事儿,是不正经。
有用的范畴越狭隘,认知就越贫困,越不懂变通。
饥饿时,只有食物才有价值,疏菜都被视为不正经。
这个阶段的人,甚至会认为读书无用。因为知识变现的周期太长,真的等不及。
吃饱后,人们开始追求质量,追求精美,追求品味。人的认知范畴,就开始扩张。
到得不再有心理的匮乏感,人们就开始追求文化娱乐、精神享受。
读书、休闲、娱乐、虚拟互动,开始从“无用”地带,进入到社会化大生产领域。
孙中山先生说,世界潮流,浩浩荡荡,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。
有人说读书无用,他就会丧失在知识发展领域的所有机会。
有人说电影没用,电视没用,他们就会失去在影视行业的发展机会。
那些说电子游戏没用的人,他们还停留于古旧时代。
所以恐惧,只是因为自己太弱,无力掌控。
幸好,知识界始终是理性的。据开设了《电子游戏通论》的陈江老师说,在北大中文系,还有位老师开办了电子游戏与文化课,而电子竞技的专业很多学校都有,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有这样的班,讲游戏设计。
未来30年,你是时代的设计者,还是看什么都不顺眼的落伍者?
跟上这个时代吧!人生一切皆是选择,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,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:不要闭锁心灵的认知,妄断擅论,免得你无法拖住历史的脚步,反遭无情辗压。
![玩的能力,让我们的人生拉开差距 玩的能力,让我们的人生拉开差距]()